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深圳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愚公移山》语法修辞 1、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太行、王屋二山 是同位词组作主语。 方七百里 和 高万仞 是并列的主谓词组作谓语。 七百里 和 万仞 都是虚数,用夸张的手法,形容两座山极广、极高
2017-02-09
《愚公移山》学习指导 一、学法引导 查阅资料,了解《列子》及其作者。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口述故事,落实课文翻译;接着细研课文,通过质疑、讨论等,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贵及其现实
2017-02-09
《愚公移山》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1)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用手指 (2)曾 古义:连 都 今义:曾经 (3)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4)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5)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
2017-02-09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体作用应该逐渐隐蔽、逐渐减少,应让学生的主体凸现出来,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感悟,去探究、发现。如果仍旧只是停留在一种 传授 ,一种 灌输
2017-02-09
《愚公移山》有关资料 《愚公移山》新解 愚公移山的故事发生在王屋山,王屋山上有王屋乡,王屋乡里有愚公村,而愚公村便是传说中愚公的故乡。 出济源市区,西行35公里便是王屋乡。 沿济邵(邵原镇为济源市最西的一个
2017-02-09
《愚公移山》问题探究 1、读了此文后,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意思吗? 本文写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2、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它包含着什么深刻的道理? 《愚公移山》是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
2017-02-09
《愚公移山》写作特色 一、写作特点 1、故事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了对比和烘托的写法。有愚公和智叟的对比,也有京城氏之子和智叟的对比。开头写二山之高大,中间写路程之遥远,结尾写操
2017-02-09
《愚公移山》重难点 一、重点难点讲解 1、课文的寓意: 这篇课文名为 愚公移山 ,其实并不一定是要提倡挖山,而是意在告诉人们: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奋斗努力。 2、愚公的形象: 愚公是移山
2017-02-09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⑵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⑶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⑷把握愚公这一
2017-02-09
《愚公移山》字词翻译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祝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2017-02-09
《愚公移山》写作背景 1、《列子》简介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亦作圄寇、圉寇,前450? 前375?)所撰。《汉书 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
2017-02-09
《愚公移山》原文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017-02-09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训练?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017-02-09
《愚公移山》内容概括 中心思想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最有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篇寓言。它通过一个老人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挖掉挡住他家出路的两座大山,最后感动了上帝,上帝派了两个神仙把山背走了的故事,说
2017-02-09
《愚公移山》全解 整体把握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
2017-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