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深圳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初中阅读理解33套答题公式,再也不用为阅读担心啦~ 1.判断文章体裁 答:这是一篇xx。 xx 中的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三种文体的区别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018-08-28
《别云间》相关资料 思乡诗简介 思乡,实际是思念家,思念家人,就是思念家乡亲人, 睹物思人。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温庭筠的《商山
2018-03-07
《别云间》教学设计-初中九年级语文 师:上课之前我有一点小小的要求,这节课大家能做的事自已做,行不行? 生:(响亮地)行! 师:现在大家听一段录音(播放《梅岭三章》录音范读之一)。 师:这首诗我们都很熟悉,谁来
2018-03-07
《别云间》字词翻译-初中九年级语文 译文 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 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 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鬼雄魂魄等到
2018-03-07
《别云间》写作背景 公元1645年(顺治二年),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完淳与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1646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
2018-03-07
《别云间》原文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字词注释 云间:上海松江区古称云间,是作者家乡。1647年(永历元年/顺治四年
2018-03-07
《别云间》阅读答案 别云间① 夏完淳(明)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②。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③。 ①云间:松江县的古称。②南冠:为囚犯的代称。③灵旗:指旧
2018-03-07
《别云间》内容概括 中心大意 《别云间》是明代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夏完淳的作品,该诗是诗人在故乡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被清兵逮捕时,写就的一首绝命诗,诗人最终不屈而死,年仅17岁。全诗思路流畅清晰,
2018-03-07
《别云间》全解 赏析 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慨,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诗作首联叙事。其中 羁旅 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
2018-03-07
《别云间》读后感 1647年,明末爱国诗人夏完淳在家乡 松江华亭被捕,《别云间》做于他离开故乡的时候。 华亭,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曾经养育过徐阶、徐光启、董其昌等人才,当然,还有夏完淳。可是自从1645年,明朝
2018-03-07
《别云间》练习题及答案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难在何处?(3分) 2.这首诗和文天祥的《
2018-03-07
《别云间》作者介绍 夏完淳简介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
2018-03-07
《雁门太守行》相关资料 边塞诗简介 边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
2018-03-07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
2018-03-07
《雁门太守行》字词翻译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
2018-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