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深圳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 正文
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紫小涵 2017-02-16 15:58:47
《孟子两章》内容概括-初中九年级语文
中心思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结构分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人和”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最重要的条件的论点。
第二部分(第2~3段)用战争中的典型例子具体论证论点,说明“人和”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4段)进一步论证“人和”的重要性,提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著名论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一部分(第1~2段)举例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第二部分(第3段)论述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无忧惧则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
第三部分(第4段)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点独成一段,鲜明突出。
2018深圳各区中考录取分数线 | |||||
福田区 | 罗湖区 | 南山区 | 宝安区 | 龙岗区 | 市直属 |
2017深圳各区中考录取分数线 | |||||
福田区 | 罗湖区 | 南山区 | 宝安区 | 龙岗区 | 市直属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