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深圳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作文 > 中考作文分析 > 正文
来源:网络资源整合 2011-12-16 14:50:08
【例文分析】
陌生人
我不记得是什么时候见到他的,只是我现在回想起来,他的样子还清清楚楚地立在我的脑海里。
刚刚考完试的我急急忙忙地往地铁站赶,想着桌上摆着的丰盛午餐,我就忍不住加快了脚步。不巧,一辆地铁跟我说了声“再见”,就驶向了远方。我只能忿忿地来到候车室,等着下一辆地铁跟我“Hello”。
这时候,他闯进了我的视线,大概六十多岁了吧,身高还不到我的一半。零乱的头发遮盖不住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一手拎一个和他差不多高的纸袋,颤颤巍巍地走了进来。他坐在椅角上,这样别人就不需要和他保持一定距离了吧!他用那枯槁粗糙的手擦了擦脸上的汗,长长地舒了口气。他从纸袋中拿出了一瓶用矿泉水瓶装的橙汁,喝了几口。似乎用无助的眼神朝我望了望,盯了一会我背包外的矿泉水瓶,休息了一会,又颤颤巍巍地离开了,只留下那两个硕大的袋子。
我知道,他是一个拾荒者。心里又不自觉地泛起了怜悯与同情。我一口气喝完了那瓶虽还是满着的矿泉水。手里拿着瓶子,一步步接近袋子,却又在相差几厘米远的地方停住了。不知道为什么,我不愿意放下去。
我静静的等待着他的出现,可是心里却又是焦急与迫切的。仅仅一眼,我就开始为这个素不相识的人担忧起来。心里不仅是怜悯、同情,更多的是敬佩。
毕竟14岁了,也懂了一些人情世故。也许因为他儿女的不孝,他才被迫出来捡拾废品;也许他没有儿女,为了生活下去,只是一个人在努力;也许他历尽了许多困难,艰辛才沦落到这步田地……不管为什么,他在奋斗,他在努力,为了生存!
我的期待没有白费,他又颤巍巍地走了进来,拎着他的两个硕大的袋子,与人群一起进入了地铁车厢。
在各式各样的人群中,他显得那么弱小,那么弱不禁风。可是那些自暴自弃,轻视生命的人又算什么呢?“五莲路到了!”他下去了,颤颤巍巍的。我知道,他又要投身于下一个垃圾桶事业中了。我突然发现我错了,这样的人不需要同情,不需要怜悯,只需要敬佩与祝福。
我不否认那些伟大的人对这个世界有着伟大的贡献。但他,是人们的一支清醒剂,为着世上活在面具下的人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平凡的陌生人,却是生活中的强者。
点评:行文一开始,作者采用倒叙的写作顺序,以回忆展开情节。但是究竟是什么东西触发了作者的这段回忆,文章中没有交代。文章的内容比较明确,但情节失之简单,一言蔽之就是:我在地铁看到一个拾荒者,想要把塑料瓶给他,帮助他。作者之所以能将这样一个极其简单的情节敷衍成一篇850字左右的文章凭借的不是情节和情节之间的承接和延续,而是内在的认识和独白。其实作者并不在意这个故事本身,更多地是想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这个故事因此只是作者的认识借以登场的一个工具。我们知道,一个故事必须以前后相继的情节线索的展开为依托,如果一篇习作只有一个单一的情节,那么就无法形成线索,也就不成其为故事。这样的习作与其说是记叙文,不如说是内心独白,记叙只是表象,独白和沉思才是其本质。很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看似是在写记叙文,实际上一大半的篇幅都在议论,说这是议论文吧,它也写人记事,说这是记叙文吧,又处处是议论,文章写得不伦不类;这里出现的情节只是一个幌子和由头,一下子就淹没在议论之中,这样的文章连情节与情节的连缀都没有,只有一个孤零零的事件,没有波折,因而也就谈不上情节的完整性。又由于上文没有一个情节顺次展开的过程,因此情节和情节之间的过渡是不存在的,文章的展开不是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比如文章第5段“心里不仅是怜悯、同情,更多的是敬佩”。为什么作者的态度由“怜悯和同情”转变成“敬佩”,作者并没有事先通过一个情节来交代清楚,而是在下一段中通过一段独白来加以解释。第8段中,作者又一下子从这个弱小而顽强的拾荒老人联想到“自暴自弃、轻视生命的人”,并将两者进行了对比,这种对比完全是作者的主观认识,和现实的环境并不存在有机的内在联系,这就使文章显得格外突兀。
2018深圳各区中考录取分数线 | |||||
福田区 | 罗湖区 | 南山区 | 宝安区 | 龙岗区 | 市直属 |
2017深圳各区中考录取分数线 | |||||
福田区 | 罗湖区 | 南山区 | 宝安区 | 龙岗区 | 市直属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